巩固成果,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 ——专访副校长胡石其

近日,教育部召开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宣布50所获评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我校副校长胡石其代表学校参加会议并领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荣誉,是对创新创业工作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我校是如何统筹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应该怎样培养?为此,本网记者专访了副校长胡石其。

 

问: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就创新创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颁布了多部纲领性文件。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形势背景?

 

答:我们处于一个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说到的一个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让创新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去年印发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宏观的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勇担重任,有大作为。所以说,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义重大,不仅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高校都在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去年也全面启动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学校的部署上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实施奋进战略,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问:能谈谈学校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上的具体举措吗?

 

答: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任务要求,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投入力度,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了协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机制。概括来说,就是强化“三大举措”,统筹推进创新创业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打造创新创业“加速器”。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制订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将创新创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衡量学院办学水平、考核部门和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指标,将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列为《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尤其是学校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协同创新为目标,通过学科专业布局和学院设置调整,积极培育国家优先扶持和湖南“五化同步、三量齐升”建设需求的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化等交叉学科专业,进一步打造特色专业集群。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创新创业“助推器”。一方面,学校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创业基金、为在校生无偿提供创新创业场地等手段,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条件保障。近三年安排经费505万元,从省市财政争取经费311万元,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师资培训、创业项目孵化等。另一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近三年安排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就业培训71人次。

 

三是丰富实践载体,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器”。学校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建设了豆沙包创业工作室、微科就业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基地,成功孵化了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被评为“湖南省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湘潭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多次接受省市领导视察指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引进中创投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专门提供创业服务,扶持大学生创业150多人,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35家,直接带动就业600余人。

 

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有些什么做法?

 

答:有一种说法,认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创业者。这显然是不对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不能仅仅以毕业生创业人数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而更应当注重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大学生毕业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精神、能力作为支撑和动力。在这方面,学校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创新创业文化体系这“三大体系”,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在培养体系上,学校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先后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了以《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等必修课为主体、以《创业技能学》等选修课为补充的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引进了一批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开展本科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将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认定为创新技能学分。三年来,共认定创新与技能项目200余项,36000多人次获得学分认定。学校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目前有17名学生休学创业。

 

在实训体系上,一方面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鼓励实验室开放和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训练中心等校内资源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另一方面,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创业依托基地、实践实训基地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社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目前已建立各类基地336个。学校对创新创业教学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强化培训环节监管,确保培训质量。

 

在文化体系上,将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培育创客文化,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利用政府、企业、校友的力量开展创业实践指导,使创新创业成为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设立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等16个创新创业型社团,每年开展各类活动50多次,参与学生2万余人次。

 

问: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对于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您能具体阐述一下吗?

 

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没有创新型教师,就培养不出创新型学生;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和经验的话,也难以带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因此,建设一支热衷于创新创业教育,而其本身又具备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尤其关键。 学校一方面通过考核、激励、淘汰等措施,大力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作为职称、岗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自身岗位上,写在祖国大地上,将学生吸引到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中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打造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团队。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培训,同时,聘请一些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校外创业导师专家库。通过全员参与、专兼结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学校现有校级专职创业服务人员19人,校外创业导师10名,涌现出国家级创业培训师何佳振、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者刘学泳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创业教师典型。依托“湖南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创新创业学院”,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刘友金教授、“海牛”项目首席专家万步炎教授等为代表的教师创新典型的引领下,一大批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近年来,学生主持校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900余项,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近400项。

 

问:我了解到,学校在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上一直做得不错。能介绍一下吗?

 

答:为了让学生距离创业梦想更近一步,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上马、送一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搭建成长的“绿色通道”。具体来说,就是创新“三项服务”,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深化创新创业咨询服务。成立了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安排专职老师为入驻项目提供政策咨询、资金筹措、项目管理等服务。在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创业者提供法律、评估、企业管理、市场策划等咨询服务。专门引进中创投(北京)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天使投资及创业服务。

 

细化创新创业项目服务。加大创业项目资源库建设力度,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低风险、可持续、能扩张的创业项目。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帮助创业者了解市场、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优化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努力打造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了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创业服务网站,将创业咨询指导、创业政策宣传、创业项目开发和推广应用、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培训申请等纳入服务事项。加大创业帮扶政策、各类创业信息的发布力度,多渠道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创业咨询、创业指导等创业信息服务。

 

总而言之,学校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搭“架子”,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业培训为载体播“种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架“梯子”,推进创新创业见实效,形成了多元联动、共同发力、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科学机制。

 

问:如今不少大学生都有着创业的激情与梦想,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的选择自主创业。您对他们有些什么寄语吗?

 

答:其实许多大学生都曾经怀揣一个创业梦,但过去因为没有好的条件,创业的梦想往往就此搁浅。现在从国家到地方,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利好政策纷纷出台,大学生创业的天地渐宽,可以说,创新创业正当时。既然有梦,就要努力去实现它。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文化知识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我希望他们能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奋勇争先、一展身手,通过创业赢得人生财富、实现自身价值。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可能有的大学生看到别人创业成功了,于是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这里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去创业,我也不提倡大学生因为就业难而盲目去创业。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很高,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不多,创业成功率只有3%左右。要知道,创业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完备的资金、技术、团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思考和积淀;创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就一定能成功,也不是所有的创业都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创业与否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关键是要权衡利弊,规避风险。当然,创业不一定非要在毕业的时候,在适当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业的话,聚沙成塔,厚积薄发,成功率会更高。

 

问:近年来,学校通过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工作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这种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学校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为标准,以让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三个满意”为目标,创新创业就业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一是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近年来,学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2013-201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为90%左右,截至2016年8月31日,我校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46%。学生的就业质量也稳步提高,据调查统计,2015届毕业生试用期起薪4000元及以上占比29.54%;专业对口的占比87.16%;对现在工作满意的占比85.15%。

 

二是学生满意度高。近三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丹、豆沙包漫画创作团队等一批自主创业的生力军逐渐成长起来。2013-2015年有86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占学生人数的0.49%,成活三年及以上的企业有29个,占自主创业企业的17.26%。在201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对我校就业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4.71%。

 

三是社会满意度高。学校先后荣获“2012-2013年全国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等荣誉;在历次的“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考核中都是“优秀”,2016年获评“首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示范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创新创业典型事迹。

 

问: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一种荣誉,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鞭策。对于今后的工作,您是怎样考虑的?

 

答:确实,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荣誉,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是新的起点和开端。对照来看,我们的创新创业工作还有需要加强改进的方面,例如,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帮助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方面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度,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以学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为着力点,坚持育人为本、问题导向、协同推进,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让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里风生水起,让创新创业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新闻网